介紹氯化法鈦白粉生產流程
氯化法鈦白粉生產流程主要分3部分:氯化、氧化和后處理工段。上海浩羅實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須冬華先生帶客戶朋友具體了解氯化法鈦白粉的生產流程。
氯化工段
無論是氯化法鈦白生產還是海綿鈦生產過程中,粗的制取工藝基本相同。主要有固定床氯化、熔鹽氯化和流化床氯化技術,其中,固定床氯化工藝已被淘汰,熔鹽氯化工藝在攀鋼集團錦州鈦業(yè)公司正在應用,流化床氯化工藝在國外被普遍采用,國內在快速流化床氯化技術方面還處于開發(fā)階段。
流化床氯化主要設備是沸騰氯化爐,通常用材質為鋼,襯有耐火材料并罩有外部水冷套。金紅石礦或高鈦渣等富鈦料經粉磨后,與一定比例的石油焦從沸騰層上方加人沸騰爐,從氧化工序返回的循環(huán)氯氣從爐底加入,氯化反應在925~1010℃下連續(xù)進行,及鐵、硅、礬、鈣、鎂及其他金屬的氧化物被轉化成相應的氯化物,隨氣體離開氯化爐。反應氣體先經旋風分離器將未反應的固體粉塵和不揮發(fā)的氯化物從反應氣體中分離出來,隨后,進行逐級冷卻、冷凝,先分離出亞鐵的氯化物,再分離中沸點的氯化物三氯化鐵,然后,用冷四氯化鈦噴淋等辦法冷凝收集低沸點的四氯化鈦(內含四氯化硅和三氯氧礬等),經過濾除泥漿,得到粗四氯化鈦。粗四氯化鈦經除礬(一般用礦物油),再經蒸餾除去四氯化硅等低沸點雜質,得到相對高純度的精制四氯化鈦。
氧化工段
經蒸發(fā)預熱的精制四氯化鈦、經預熱的氧氣以及反應所必需的成核劑、晶型轉化促進劑等反應物加入氧化反應器。氧化反應引發(fā)溫度為800℃以上,主反應一般在1300~1 800℃進行。從反應器出來的氣流(夾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鈦顆粒)用低溫的循環(huán)氯氣驟冷至700℃以下,再經沿程管路冷卻至200℃,逐級用旋風分離器和布袋收集器將二氧化鈦從氯氣中分離出來,二氧化鈦經脫氯處理后送后處理工序。
后處理工段
后處理工段由打漿、研磨、化學品制備、表面處理、過濾洗滌、噴霧干燥、微粉碎及成品包裝等主要工序組成。
- 上一個:
- 鈦白粉在塑料色母粒中的作用
- 下一個:
- 銳鈦型鈦白粉工藝改進